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35篇)

时间:2025-07-28 07:26:22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35篇)[本文共51539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35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篇1: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唱《木瓜恰恰恰》

2、听《快乐恰恰恰》

教学目的:

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并在学唱过程中感受欢快、热烈的情绪。

2、认识二分音符并能在实际演唱中唱准时值。

3、了解印度尼西亚的相关文化。

4、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热烈奔放和欢快诙谐两种不同情绪的体验,并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学重点:

活泼欢快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弱起小节、节奏X.X的演唱

教材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曲欢快、热情,旋律简洁,多以同音进行和模进为主。节奏规整,以XX �O X. XXXXX �OX 00 �O贯穿全曲,极具舞曲风格。歌词表现人们围坐在水果滩边,叫卖、选购、品尝、夸赞水果的热闹场面 。

特别是“恰恰恰”的加入,更是体现了恰恰舞的轻松明快,活泼热情的特点。这首歌曲的第十一小节为不完全小节,与最后一小节时值,相加构成不完全小节。

教具准备:

课件(或录音机、磁带、图片和自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2、出示世界地图。介绍中国在地图的位置,引出印度尼西亚国家。

3、简介印度尼西亚国家

二、综合练习

1、律动《小火车》(出示印度尼西亚水果丰收的图片)

导言:印度尼西亚是盛产水果的国家,每年都会举行水果节。你们想去吗?让我们乘上火车出发吧!

2、初听歌曲《木瓜恰恰恰》

导言:看,我们已经到了印度尼西亚。哇,当地的人多热情啊!他们唱着歌,跳着舞欢迎我们的到来。

3、导言:小朋友们,刚才当地的族长跟我说,他们欢迎我们的到来,不过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只有完成以下几项任务的小朋友才能参加水果节。

听音乐,想一想,在乐曲中出现恰恰恰的地方可以做什么动作?看谁想的多,看谁跳的美?

a、第一项任务是学生听乐曲在“恰恰恰”的地方律动。

师:祝贺你们出色完成了第一项任务。(掌声)

b、出示一只装满各种水果的篮子,每中水果上有一种节奏,分别是:

×―×× ×× ×× ×. ×(四种水果)

师:篮里的节奏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了?(引导学生复习后面四种节奏.)并引出新授二分音符×―

师:瞧,这是什么?……引出第二项任务

听节奏,拿水果

师:老师打节奏,小朋友听一听是什么水果的节奏,就拿什么水果。

XX│X.XXXXX │X -│(带领学生读一读)(表扬)

给刚才听到的节奏谱用水果名创编一句话

c、第三项任务

(先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水果名称,再进行创编。)

三、歌曲学习

导言:太棒了,小朋友们已经成功的完成了印度尼西亚人民交给你们的任务。我们去参加水果节喽!(听歌曲出发)

1、出示水果集市图片

(说一说,有哪些水果.了解 印度尼西亚是水果之国,水果品种繁多)

2、出示歌曲

师: 瓜农们一边卖瓜一边唱着歌,他们是多么开心呀,让我们也来学一学这首歌。

3、看歌片,发现这首歌曲的节拍与原来所学歌曲的节拍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现第一小节只有1拍,最后小节只有三拍)

师讲解弱起小节该怎样演唱,再听歌曲,边听边感受

4、读一读

5、唱一唱(齐唱再变换形式演唱)

6、创编歌词

引导学生用其他水果名创编歌词唱一唱。

7、用新歌词表演唱 (边唱边跳)

四、欣赏乐曲《快乐恰恰恰》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多种形式愉快的表达了今天参加印度尼西亚水果节的快乐心情,下面我们再听另外一首同样表达欢快情绪的“恰恰恰”舞曲。让我们动起来,跳起来吧!

五、下课:律动《小火车》

师:幸福的歌儿唱不完,快乐的舞蹈跳不完。小朋友让我们和印度尼西亚的新朋友说再见,开着小火车一起回家!

教学反思:

歌曲《木瓜恰恰恰》是一节以欣赏切入的情景式音乐课。这首印度尼西亚歌曲,它通过“叫卖”的形式,以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弱起节奏以及连续的切分节奏,给歌曲的演唱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单元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通过熟悉外国的民间音乐,了解世界个地的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因此,教学前,我采用了课前欣赏拉丁舞表演,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恰恰舞的欢快的韵律,通过无目的的听赏歌曲《木瓜恰恰恰》在此基础上展开话题直接进入歌曲的教学。通过观赏印尼的风光,了解恰恰舞的起源,并进一步熟悉歌曲音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歌曲的兴趣.在教学歌曲这一重点环节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通过情景式的解析歌词,使学生不仅了解歌词内容,更明白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并把音乐知识的教学灵活渗透到歌曲的情绪表现中,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歌曲。尤其是在拓展教学这一环节中,我搜集了歌曲《卖报歌》《卖汤圆》等儿童歌曲,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段,更明确地使学生了解了“叫卖”这一艺术形式,并大大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为本节课的教学掀起一阵小小的高潮,从而使歌曲的演唱技能进一步得以提高。最后,通过为歌曲设计打击乐伴奏,达到渲染课堂气氛的目的结束本课。当然,本节课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我在设计欣赏及情景引导的目的,本想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现象空间,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想象的能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是很理想。由于教师的语言组织不够精练、缺少应有的启发性,教学方法也较呆板,导致学生表现平淡,学生情绪表现不够活跃,加之在要求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时,由于学生对歌曲还不够熟练,他们更多的是专注于手上的节奏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歌曲演唱拖拉现象,以及打击乐伴奏活动的无实效果性,更是影响了课堂教学气氛。总体说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基本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顺利完成。

篇2: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通过艺术作品能够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内容

欣赏书法及篆刻

教材分析

书法篆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但中国的书法艺术展示在艺术面前时,它让 ……此处隐藏54158个字……b、连音练习

(注意头腔共鸣,声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间,不咬紧,软腭抬起)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用老师所给出的旋律分别进行断音和连音的练习

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发声练习,注意自己的发声位置

随时引导学生要注意演唱姿势和发声位置

二、介绍舒伯特的生平

了解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维也纳。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

仅18xx年一年,舒伯特写了144首歌曲期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

三、介绍《魔王》

1、介绍《魔王》的

《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18xx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

一个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在烟雾笼罩的森林里策马疾驰,黑暗中传来昏迷的孩子紧张惊恐的惊呼……

四、介绍《摇篮曲》

a、从它写出那时起,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的母亲们和歌唱家传唱着。

b、欣赏《摇篮曲》

轻声哼唱

五、小结

第七单元 第五课时

授课时间:

六(1)、(2)、(3)、(4) 5/23~5/25

教学准备:

《致音乐》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致音乐》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致音乐》,基本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5 5 5 5 5 4 3 2 1-

mi mi mi mi mi yi yi yi yo

a、断音练习

(喉咙放松,声音自然松弛的发出来,腹部有气息支撑)

b、连音练习

(注意头腔共鸣,声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间,不咬紧,软腭抬起)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用老师所给出的旋律分别进行断音和连音的练习

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发声练习,注意自己的发声位置

随时引导学生要注意演唱姿势和发声位置

二、学习歌曲《致音乐》

1、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2、歌曲中的休止符较多,边听边感受

3、听歌曲旋律,歌曲中的附点节奏要听清楚

4、唱一唱歌谱:

a用慢速唱一唱

b、用中速唱一唱

5、填上歌词:

a、用慢速唱一唱

b、中速唱一唱

抒情、优美地

数好休止符的时值

注意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先去掉装饰音唱一唱,数好休止符的节奏

注意音高及音准

注意连音线的歌词:

使我的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温暖

带进美好的世界中

三、用适合的情绪唱一唱用适合的情绪唱一唱

四、小结

教学反思:

舒伯特的作品可能学生在平时课外听到过但不熟悉,进过介绍他的生平以及其他作品,使学生对他了解更多、更深。艺术歌曲经过了时间的推敲成为经典,但并不是经典都可以被学生马上接受,关键在于老师的正确引导,要帮助学生在反复的演唱中体会到艺术歌曲的魅力。

篇35: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理解,加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提升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简单的伴奏。

【知识与技能】

掌握滑音记号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小螺号》。

【难点】

认识并掌握滑音记号的范唱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让我们踏上旅行的列车,大家闭上眼睛路上竖起耳朵,仔细听一听沿途都有哪些声音。(教师播放海浪拍打的声音)

大家都听到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今天我们来到了海边,大家继续听一听海边有什么呢?(教师播放螺号的声音)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说,我们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螺号吹出的。生活在海边的孩子们,竟然用这小小的螺号吹出了动听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

(二)学唱歌曲、感受体验

1.欣赏歌曲

(1)初听歌曲,提出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表现了活泼、欢快的情绪。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分为几段?描绘了什么情景?”分段播放歌曲,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

歌曲分为两段: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结构组成,每乐句四个小节组成。第一乐句的节奏型贯穿于四个乐句之中,紧凑的节奏使得旋律明快而富有弹性,情绪欢快、活跃;第三、四乐句采用了旋律的重复变化,第三乐句中出现七度大跳,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盼望阿爸回家的急切心情。

第二乐段的乐句整体放宽,拉长每一句的尾音,旋律与第一乐段相比显得更加优美,波音的运用更营造了沙滩的宽阔和浪花翻腾的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两个乐段在音乐的“断”与“连”上形成了对比。

2.学唱歌曲

(1)教师弹琴范唱,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曲谱。

(2)引导学生发现滑音记号,教师介绍音乐知识:音符旁有一个向上的箭头,这样的记号就叫做上滑音记号。

(3)教师范唱滑音记号,学生聆听并思考滑音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上滑音在演唱的时候要自然的向上滑动,找到“甩出”的感觉。

(4)带领学生进行上滑音演唱训练的小活动。

(5)回顾并练习波音,完整演唱曲谱。

(6)有感情的加入节奏朗读歌词。

(7)加入歌词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注意长音的演唱时值。

(三)巩固提高,为歌曲创编伴奏

(1)分小组自由选择方式为歌曲创编伴奏。

①选择节奏型,使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②为歌曲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

(2)各小组分工进行表演,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总结各小组表演的优点。

(四)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小螺号》,认识了上滑音记号,同时回顾了波音记号。在歌曲中,我们感受到蔚蓝的天空、金色的阳光、金黄的沙滩、碧蓝的海水,多美的海岛呀!多美的家乡呀!希望大家有机会也能去走走、看看,感受魅力的海边景色。让我们一起唱起这首欢快的歌曲,结束这节课!

四、板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热门35篇)[本文共5153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